原文
孙子曰:凡用兵之法,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,圮地无舍①,衢地交合②,绝地无留③,围地则谋④,死地则战⑤。涂有所不由⑥,军有所不击⑦,城有所不攻⑧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⑨。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⑩,知用兵矣;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,虽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。治兵不知九变之术,虽知五利,不能得人之用矣。(8·1)
是故智者之虑,必杂于利害①。杂于利,而务可信也②;杂于害,而患可解也③。(8·2)
是故屈诸侯者以害①,役诸侯者以业②,趋诸侯者以利③。(8·3)
故用兵之法,无恃其不来①,恃吾有以待也②;无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(8·4)
故将有五危:必死①,可杀也;必生②,可虏也;忿速③,可侮也;廉洁④,可辱也;爱民,可烦也⑤。凡此五者,将之过也,用兵之灾也。覆军杀将,必以五危,不可不察也。(8·5)
导引
孙武在《军争篇》中,已经阐明了一般情况下争利的原则和方法。在本篇中,他则主要论述在特殊情况下如何灵活处置的问题,他一再强调要善于根据情况,灵活变换战法,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。本篇反映了孙武随机应变、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。
本篇内容主要是:一、阐明将领必须根据五种不同的地理条件灵活地指挥自己军队的行动;二、阐述将帅在外必须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(即“五不”);三、指明“杂于利害”是九变的一般原则,还要求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斗争手段;四、指出将帅要避免“五危”,否则会导致失败。孙武这些军事主张和作战思想,在当时是有其重大进步意义的,是很可贵的。
首先,孙武这种军事思想,其最可宝贵处,在于一个“变”字。他认为,战争本身是因敌因地因将而变化的,不是一成不变的,作为将帅必须要有清醒认识,必须要能随机应变,才能正确地指导战争。他强调应根据不同地理条件、诸侯和将领情况,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。
孙武这种军事理论是建立在“杂于利害”的基础上的,这是本篇中表达的又一个重要论点。他要求将帅必须全面看问题,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:有利时,要看到不利因素;有害时,要考虑有利因素,从而趋利避害,防患未然。同时,强调考虑问题应从全局出发,对那些局部的、无关大局的目标,为了达到全局的作战目的,则宜坚决“不击”、“不攻”、“不争”,以保证作战主体目标的实现。
其次,孙武提出了“有以待”、“有所不可攻”观点,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敌人“不来”、“不攻”上面,而应有充分准备,使敌人无机可乘,无懈可击。这是一种积极的备战思想。有备则无患,见地高人一筹,值得推崇。
孙武提出“君命有所不受”,是根据古代交通、通讯落后,君主不可能随时掌握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,为了胜利,随着战局发展变化,不能“以不变应万变”的办法去执行君主的命令而说的。这一点,在汉简《孙子兵法》佚文中作“君命有所不行”,就更为明确,它是以“四变”为条件来说的,不是无条件的;对“君命”不是一概“不行”的,只是“有所”不行,应当正确理解。
感想
【解题】本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要灵活机变的问题,即作战指挥应根据特定地形、敌情采取灵活处置的原则;强调考虑作战要兼顾利害两个方面,见利思害,见害思利,从利害两方面考虑问题;提出加强战备、有备无患的军事主张。
要根据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,在某种条件下,只有自己才知道真正的情况。
思考问题,需要辩证的思考。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,大事便可以顺利进行;在困难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,那么祸患就可以消除了。在话术里,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。
不要心存幻想,要做万全准备,任何事情都靠自己,其实谁也靠不住。
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弱点,然后要克服这些弱点,否则很容易被人利用,导致失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