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孙子曰:凡用兵之法,驰车千驷①,革车千乘②,带甲十万③,千里馈粮④,则内外之费⑤,宾客之用⑥,胶漆之材⑦,车甲之奉⑧,日费千金⑨,然后十万之师举矣⑩。
其用战也胜①,久则钝兵挫锐②,攻城则力屈③,久暴师则国用不足④。夫钝兵挫锐、屈力殚货⑤,则诸侯乘其弊而起⑥,虽有智者,不能善其后矣⑦。故兵闻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⑧。夫兵久而国利者,未之有也。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,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。
善用兵者,役不再籍①,粮不三载②;取用于国③,因粮于敌④,故军食可足也。
国之贫于师者远输,远输则百姓贫①。近于师者贵卖,贵卖则百姓财竭,财竭则急于丘役②。力屈、财殚,中原内虚于家③。百姓之费,十去其七;公家之费,破车罢马④,甲胄矢弩⑤、戟楯蔽橹⑥、丘牛大车⑦,十去其六。
故智将务食于敌。食敌一钟①,当吾二十钟;秆一石②,当吾二十石。
故杀敌者,怒也;取敌之利者,货也①。故车战,得车十乘已上②,赏其先得者,而更其旌旗③,车杂而乘之④,卒善而养之⑤,是谓胜敌而益强。
战兵贵胜,不贵久。
故知兵之将,生民之司命①,国家安危之主也②。
导引
恩格斯说:“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,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‘暴力’取得胜利。没有它们,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。”(《反杜林论》)本篇正是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出发,着重讲了战争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依赖关系,集中阐述了减少战争消耗、速战速胜的进攻战思想,提出了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则。
孙武所处的时代,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,交通极不便利,而诸侯各国间战争频繁,规模很大,战争耗费很大(“日费千金”)。孙武看到,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兼并激烈,持久的消耗战会“钝兵、挫锐、屈力、殚货”,这样久拖不决,将会招致“诸侯乘其弊而起,虽有智者,不能善其后”的危险局面,其后果不堪设想。孙武看到了这些,从而论述了长期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,提出了“兵贵胜,不贵久”的作战原则。从战役、战斗来看都很有见地。在战役和战斗上面争取速决,古今中外道理相同。孙武这个作战原则,在今天的作战中也具有借鉴意义。
为了解决战争的补给困难,取得战争的胜利,孙武主张:一方面要在出兵打仗之前充分做好物质上的准备,大量的物资准备取之于国内;另一方面,战争中的供给,要力争从敌国解决粮秣和装备(“智将务食于敌”、“因粮于敌”)。通过战争的胜利,用敌人的人力、物力加强自己,会使自己越战越强大起来(“胜敌而益强”)。孙武的“因粮于敌”的原则,夺取敌人武装加强自己的思想,对于现代战争也很有用。
在本篇中,孙武还提出要注重士气,奖赏士卒、宽待俘虏等,是颇有价值的军事思想。
应当指出,在具体作战中,孙武的“兵贵胜,不贵久”的战斗原则是正确的,应予肯定。但是,如果不区别全局和局部,不区别战略和战役,笼统地把速战速胜作为一个普遍军事原则,则是片面的;不区别情况,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战略指导思想,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。
感触
【题解】本篇从战争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物质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,指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,论述了“兵贵胜,不贵久”的速胜方针和“因粮于敌”、“胜敌而益强”等作战指导原则。
我感觉本篇是讲资源不够的时候怎么操作。
想做个项目,东拼西凑,求爷爷告奶奶的从领导那边获得了一些资源,然后项目可以启动了。
但是项目长时间没有收获,团队士气会下降,团队成员会怀疑自己,领导也慢慢不看好好这个项目了。
这个时候很容易被其他人攻击,项目就废了。
所以干项目,需要提前想好分几个阶段实现,一定要快速迭代,快速出结果,让大家看到希望,这样才能稳定军心,也便于继续申请资源。
项目进行过程中,需要确保不返工,所赚取的收益能慢慢养活自己团队,一定要对成本这个问题有深切的把握。
如果此时出现了同类的产品,想尽各种办法抢占对方的市场份额。为了抢占资源,鼓动士气,需要给团队成员有刺激性的激励,如抢占对方份额、挖对方人都应给与合适的激励。狼行千里吃肉,合适的激励极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