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孙子曰:地形有通者①,有挂者②,有支者③,有隘者④,有险者⑤,有远者⑥。我可以往,彼可以来,曰通;通形者,先居高阳⑦,利粮道⑧,以战则利。可以往,难以返,曰挂;挂形者,敌无备,出而胜之;敌若有备,出而不胜,难以返,不利。我出而不利,彼出而不利,曰支;支形者,敌虽利我⑨,我无出也,引而去之⑩,令敌半出而击之,利。隘形者,我先居之,必盈之以待敌;若敌先居之,盈而勿从,不盈而从之。险形者,我先居之,必居高阳以待敌;若敌先居之,引而去之,勿从也。远形者,势均,难以挑战,战而不利。凡此六者,地之道也;将之至任,不可不察也。(10·1)
故兵有走者①,有弛者②,有陷者③,有崩者④,有乱者⑤,有北者⑥。凡此六者,非天之灾,将之过也。夫势均⑦,以一击十,曰走。卒强吏弱,曰弛。吏强卒弱,曰陷。大吏怒而不服⑧,遇敌怼而自战⑨,将不知其能,曰崩。将弱不严,教道不明⑩,吏卒无常,陈兵纵横,曰乱。将不能料敌,以少合众,以弱击强,兵无选锋,曰北。凡此六者,败之道也,将之至任,不可不察也。(10·2)
夫地形者,兵之助也①。料敌制胜,计险阨远近②,上将之道也③。知此而用战者必胜,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。故战道必胜,主曰无战,必战可也;战道不胜④,主曰必战⑤,无战可也。故进不求名,退不避罪,唯人是保⑥,而利合于主⑦,国之宝也⑧。(10·3)
视卒如婴儿①,故可与之赴深谿②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厚而不能使③,爱而不能令④,乱而不能治,譬若骄子,不可用也。(10·4)
知吾卒之可以击,而不知敌之不可击,胜之半也①;知敌之可击,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,胜之半也;知敌之可击,知吾卒之可以击,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,胜之半也。故知兵者②,动而不迷③,举而不穷④。故曰:知彼知己,胜乃不殆;知灭知地,胜乃不穷⑤。(10·5)
导引
本篇主要论述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利用问题,同时对将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。本篇全面论述地形的特点,在作战中的地位、作用和重要性,从我国军事地形学上看,它是极为重要的一篇。
孙武从一般实战出发,分析了军队在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六种地形,即各有特点的通形、挂形、支形、隘形、险形和远形。孙武总结出了这六种地形,并从地形的自然环境出发,分析了这六种地形对用兵的影响,指出了在每种条件下怎样用兵的方法。例如:通形,四通八达,就应先占高阳之地,保障粮道畅通;挂形,犬牙交错,易去难返,就应突袭没有防备之敌;支形,双方有险可据,不可盲动,应等到敌人半出险要时进行反击;隘形,两山对峙,应抢先占领,并以重兵把守,相机出击;险形,十分险要,我军先得应占高阳,敌军先得则自动退离;远形,双方相距较远,势均力敌时不可挑战,要慎重出兵。应当看到,孙武论地形,分别了各种地形特点;他论地形,并非单讲自然环境,而是着眼于作战时应当如何处置才有利的;同时,强调了人的作用。他说:“凡此六者,地之道也,将之至任,不可不察也。”这是很可贵的思想。
孙武详尽地论述了在六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方法,从而列举了将领指挥失当而导致战争失败的六种情况,即走、弛、陷、崩、乱、北六种失败的结果。他分析了这六项失败的原因:走,是因为双方实力相当,却以小去击大;弛,是由于士兵强悍而将领懦弱;陷,是由于将领强勇而士兵懦弱;崩,是将领暴躁、不顾大局而主将又不能量才用人造成的;乱,是军队教道不明,没有纪律造成的;北,是由于不知敌情,以弱击强,又没有精选的骨干队伍。孙武指出,这六种失败的责任都在将帅身上,“非天之灾,将之过也”。孙武强调将领要认识自己的责任,一切从实际出发,以争取战争的胜利为目的,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听,要“进不求名,退不避罪,唯人是保”,根据不同的地形、敌情,从实际出发,机断地行动。这些主张和见解,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十分难得,值得珍视。
孙武阐明了地形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,强调了要认真研究、利用地形,并说明这和战争胜利的关系。他说:“地形者,兵之助也。”就是说,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。他说:“知敌之可击,知吾卒之可以击,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,胜之半也。”应当是:“知彼知己,胜乃不殆;知天知地,胜乃不穷。”这些论述,概括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,很有价值。
在官兵关系上,孙武主张将领既要爱兵,又要从严治军。他提出要爱兵,“视卒如婴儿”,“视卒如爱子”,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。同时,他强调对士卒要严格,使士兵“能使”、“能令”,不能成为“不可用”的“骄子”。他提倡的爱与严相结合治军,对后代进步军事家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感想
【解题】本篇主要论述地形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、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用兵原则,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,采取适当的措施,夺取战争的胜利。
如何判断老板行不行,孙子讲述了一些判断标准,这些标准也可以用来判断自己行不行。
管理团队要亲近,要共同经历,但也要赏罚分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