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孙子曰:兵者①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②,不可不察也③。
故经之以五事①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②:一曰道③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④,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⑤。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⑥。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⑦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⑧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⑨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。曰:主孰有道⑩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将听吾计①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②。
计利以听①,乃为之势②,以佐其外③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④。
兵者,诡道也①。故能而示之不能②,用而示之不用③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;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;怒而挠之④,卑而骄之;佚而劳之⑤,亲而离之⑥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⑦。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①,得算多也②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导引
本篇论述了筹划战争的重要性,讲了如何分析战争双方的实力,剖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,提出了进行战争的一般原则。孙武首先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。他开宗明义地指出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、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,应当认真对待。这个观点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无疑是正确的。
本篇着重强调在战前必须周密分析敌对双方的主客观条件,把政治、天时、地利、将材、法制和“七计”等作为筹划战争的依据和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。这些见解,在古代是很正确的。其中,孙武把“道”列为“五事”之首,又将“道”解释为“令民与上同意”,作为他的军事思想的核心,在古代军事理论中从未有过,是很进步的。这是孙武对古代军事学的一大贡献。
在战略战术上,孙武指出,要战胜敌人,还应根据客观情况,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法,创造有利态势,掌握战争的主动权。他提出的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”这句话,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军事名言。
毛泽东说:“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’,在这点上说,战争就是政治,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,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。”(《论持久战》)孙武虽然认识到战争的重要,但由于历史的局限,不可能揭示战争的本质,他的“令民与上同意”,也只不过是要民众服从统治者罢了。
感触
【解题】本篇是孙武军事思想的概述,主要论述有关战争全局的筹划问题,着重讲谋划战争的重要性,探讨决定战争胜败的各项基本条件。
计篇是孙子兵法的总纲目,大家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,能够仔仔细细的读明白这篇也有足够的收获。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。
这是计篇的第一句,点明了重要性。这里延伸出了一些问题,战争是国家的大事,那对于个人,我们自己的大事是什么,或者管理方面的大事是什么?
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
因为战争是大事,所以需要至少从五个方面考虑。那我们自己的大事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?另外有了这些可以参考的方面,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比较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孰优孰劣了?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
在自己能力足够且自己自信的情况下,如果领导不信任,自己该怎么做
兵者,诡道也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对待敌人,要找到敌人的弱点,让其一步一步消耗,最终使自己获得胜利。敌人不仅仅指人,可以是任务、也可以是组织。当然,要分清朋友和敌人,诡道只用于敌人,朋友需要真诚。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
这个讲述了统筹会议的重要的,一定一定要在把握住核心的会议,和大家做好规划。
这篇文章的逻辑十分清晰,按照本篇套路写文章,能写出很多高水平的文章。
事情十分重要->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->关注这些方面的原因->如何做好这些方面->站在高纬度总结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