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主页
  • 架构
  • 编程语言
  • 数据存储
  • 网络
  • VMware
  • 服务器
  • 组网
  • AI
  • 算法系列
  • 设计模式
  • 读书笔记
  • 思考
  • 工具
  • 其它技术

  • 主页
  • 架构
  • 编程语言
  • 数据存储
  • 网络
  • VMware
  • 服务器
  • 组网
  • AI
  • 算法系列
  • 设计模式
  • 读书笔记
  • 思考
  • 工具
  • 其它技术

团队分工

2024-12-11

以前写过初探技术管理(3)-团队建设,23年又总结了一次对管理的一些思考,其中有团队分工内容。

1
2
3
4
5
6
7
8
## 团队分工

分工是手段,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协作,最终能够办成大事。

### 分工原则

- 分工需清晰:任何不以分工清晰为前提的边界模糊化,结果都会事与愿违。
- 分工需稳定:因为只有稳定的分工才能体现出分工的价值。

书内信息简略,需实际操作体会。有点像《论语》里说的“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闻也;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

为什么分工

无论是大团队还是小团队,负责的内容往往包含很多模块。做好分工能够实现

  1. 有负责的人:当有需求和问题时,分工可明确责任人,避免模糊。如 “三个和尚” 故事能很好的解释这种情况。
  2. 有提升的人:负责人专注模块,知优缺点并提升,同时提升自己。
  3. 有归属的人:负责某个模块的感觉对我而言像是独立打拼的人有房子了,会有归属感,影响力随专项负责提升。

另外随着业务的发展,我们需要重新分工。

  1. 负责模块增加,旧设计可能不合理
  2. 成员新鲜感降低,重新划分带来新挑战。一般一年内至少盘一下重新分工
  3. 一个人虽然有主负责的模块,但因为人力问题,很可能负责了别人的模块,时间一长,分工会出现模糊的情况,重新分工有助于帮大家重新画好范围

影响因素

影响分工的一些核心因素

  1. 工作内容:总共负责哪些模块,这些模块范围有多大?有哪些是长期有的,有哪些是未来能发展出来的(和产品确认、自己盘算),有哪些可能被吃掉的
  2. 人员数量:团队成员一共几人?要是只有一个,也无需分工了
  3. 人员梯队:团队里是否有比较好的梯队,如高级工程师和初级工程师比例是否合理,还是都是初级工程师;这些工程师是否对项目很熟悉,还是刚组的团队大家对工作内容不熟悉

分工原则

  1. 高内聚、低耦合:模块独立,非大型需求负责人可独立完成。
  2. 工作量需要相当:各个同学负责的模块,避免模块工作量差异大,会让活多和活少的同学都不开心
  3. 明确负责模块:指定清晰负责的任务,做好内部宣贯

这里有一个误区,我只负责自己模块,不是我的模块不要找我了。

  • 如果+1不是同一个人,这种做法是合适的,毕竟有不同团队的概念
  • 如果是同一个团队内部进行了分工,这个团队已经是最小的组织单位,承接具体的需求,那还是有可能要做一下别的模块的。一是因为人力有限,主负责的同学还没有从别的需求出来,二是团队内部也需要大家对别人的模块有所了解

分工过程

进行分工切记空想,要动起来,要写写画画,只靠空想很难把所有因素组合起来,除非有最强大脑。

架构图绘制

首先需要画出架构图,可以参考对画架构图的一些思考、如何画出优秀的软件系统架构图?。

如果到了给团队分工的职级,应该能够很清晰的知道有哪些模块、模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。可以按层划分,展示层、访问控制层、服务层、存储层、质量层等,类似这种,

image-20241211161541259

架构图分析

根据架构图

  • 首先分析哪些模块是聚合在一起的,分成一块块。
  • 然后判断这块的工作范围是多大,分工到具体的同学,需要确保这块工作的范围是单人能够完全掌握的。如果觉得范围太大,一个人掌握不了,那就应该再进行细化,重新进行聚合,继续分工。这时候就是二级结构了,有的同学负责模块的一部分,高级工程师需要把控整个模块。

划分方式

划分方式有横向划分和竖向划分,一般推荐竖向划分。

横向划分:类似于商品服务的商品发布分给一个同学、上架/下架分给一个同学。这种情况一般用于产品开发早期,模块较少、人员相对充裕、产品形态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,让每个人有负责的point。这种方式缺点很明显,不内聚,往往一个需求需要把商品发布和上下架都修改。

竖向划分:商品服务分给一个同学、支付服务分给一个同学,服务对应的展示、运营后台等都归对应的同学负责。竖向划分就更加内聚了,而且这种分工无论对内对外都很清晰。当然商品服务可以分给多个同学,每个人都需要完全掌握这个服务也是可以的。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微信分享二维码
net/http: TLS handshake timeout 问题
JWT令牌原理
© 2025 John Doe
Hexo Theme Yilia by Lit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