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晋升系列1:晋升前的基础认知提到了COMD能力模型,通过事情的复杂度来判断能力的高低,这篇看一下作者对于不同的P级别要求的看法。
在真正的工作过程中,P7、P8、P9因为业务调整等,负责的规模可能+-1,这就算气运的部分了。
一、概览
1.P5 是应届生定级起点,包括本科和研究生,以及工作 2 年内社招高潜人才。
2.P6 是开发主力,能够独立承担业务需求的开发任务。优秀的 P6 可能还会带 3~5 个人。
3.P7 是团队核心,要么作为 Team Leader 带人,要么作为初级架构师负责子系统的设计开发。P7 有点像王者荣耀的“永恒钻石”段位,很多人到了这个级别就很难再晋升了。它虽然对应的管理级别是经理,但通常情况带的人在 10 个以内,跟很多其他公司的经理相比,团队规模要小得多。所以,P7 实际上就是一线的主管而已。
4.P8 是部门核心,基本都是带团队的,需要负责一块完整的业务。这里的业务规模可以理解为创业公司的一个初创业务的规模,所以 P8 去创业公司基本就是 CTO 了。
5.P9 是业务核心或者行业专家,基本算是打工的巅峰了,比如著名的安全大神云舒,在阿里时是 P9。各路业界专家、科研大牛进阿里也基本都是从 P9 开始定级的,比如网上出名的王垠,他受邀加入阿里时,面试的岗位也是 P9 级别。
6.P10 是业界大牛,从这个级别开始,已经不太能够用普通的语言来定义了。如果说 P9 是“最强王者”,那么 P10 就是“荣耀王者”了。现在科大讯飞的副总裁刘鹏,当初拿阿里 offer 时给了 P10;Facebook 的 HipHop 项目负责人赵海平加入阿里的时候,级别也是 P10。
7.P11 是业界领军人物、科学家。这个级别既需要天才,还要有运气。比较有名的 P11,有江湖人称“道哥”的吴翰清,他是阿里首席安全科学家、阿里云安全负责人;还有阿里合伙人多隆,他是淘宝的第一代程序员,号称淘宝的“扫地僧”。如果还要拿游戏来类比,我愿意称他们是“国服最强”。
二、细节
我们以这张图为例,看各个等级的要求。
级别 | 核心能力 | 分类 | 核心要点 | 规模复杂度 | 时间复杂度 | 环境复杂度 | 创新复杂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P5 | 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| 技术 | 1. 重点积累基础技术 2.用碎片化时间系统学习 |
熟练掌握岗位基本技术。以Java后端开发为例,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Java编程语言、常用的开发工具(IDE、Git)和SQL等 | 不要求。基本都是别人指定的,不需要自己预测和规划。 | 学习团队常用技术。公司的基础技术平台,团队常用的框架、中间件、工具、第三方库等。 | 不要求。还在熟悉基础能力,基本谈不上创新。 |
业务 | 1. 熟悉自己负责的业务的处理逻辑,即实现这项业务需要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所需要的步骤。如发朋友圈,每一步是怎么做的。 | 掌握单个业务的处理逻辑。主要是熟悉系统已有的业务的处理逻辑,这样才能在开发、测试、上线等阶段完成各种项目任务,比如编码、测试和问题处理等。 | 不要求 | 不要求 | 不要求 | ||
管理 | 1.主要是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和项目流程,知道自己在项目流程中的职责和任务,熟悉上下游的依赖以及如何推进项目。 | 熟悉项目的流程和要求。有P6、P7带着参与项目,需要熟悉项目的流程和要求。 | 不要求 | 不要求 | 不要求 | ||
P6 | 独立负责端到端的任务 1.参加需要评审,会针对需求直接提出意见 2.负责项目中的某部分功能的全流程相关事项。开发的端到端事项包括需求评审、方案设计、编码、修改 bug 和上线等; |
技术 | 1.熟练掌握端到端的工作流技术 2.要提升技术深度,深入理解背后的技术原理和细节,要知道为什么用这个技术或者方案。但不要贪多求全,所有知识都是蜻蜓点水。可以使用链式学习法。 |
熟练掌握端到端的工作流技术。 1.熟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:能够综合运用团队各项技术,独立完成任务;能够指导P5应用这些技术 2.端到端工作流指项目运作过程中,某个岗位全流程需要完成的事情。 |
不要求。不需要自己进行技术规划。 | 熟练掌握团队已用技术。公司的技术技术平台,团队常用的框架、中间件、工具、第三方库等。 | 局部优化。能够优化端到端工作流中的各个步骤的一些做法,比如代码重构、自动化脚本等。 |
业务 | 1. 对功能掌握更全面,要求掌握某类业务的所有功能 2.对处理逻辑的理解更加深刻。需求带来了什么价值、解决了什么问题、为什么是这几个步骤、为什么竞品功能和我们不一样 |
掌握某类业务相关的功能及其实现。如果是微服务架构,某类就是单个子系统的所有功能;如果是单体系统,某类就是单个模块的功能;也可以从人数上分,大概3~5个人负责某类功能 | 预测业务1~3个月的可能变化。预测粒度是单个功能,目的是在需求评审和方案设计的时候,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和理解需求。在此基础上,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可扩展设计,或者根据优先级,将功能拆分为几个迭代进行开发。 | 熟悉竞品类似功能的处理逻辑。如果竞品先发布,可以参考学习;如果同时做,可以关注差异点。 | 优化需求逻辑。能够针对产品设计的需求逻辑提出一些优化建议,比如修改某些步骤或者换一种方式。 | ||
管理 | 1.负责项目中的子任务推进 | 负责子任务推进。能够端到端地完成子任务的推进,包括人力评估、时间评估、问题跟进、风险预判和沟通协调等。 | 指定子任务的计划。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子任务的时间和资源投入,并且指定对应的项目计划。 | 熟悉上下游接口人。独立地完成子任务的推进,推进过程中会涉及与其它团队成员沟通协作,熟悉上下游团队接口人更有利于任务推进,“熟人好办事” | 项目级别的优化。总结项目中的经验教训,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沉淀到项目流程或者规范中。 | ||
P7 | 指挥单个团队达成目标。一般能带3~10人的团队;能够带领团队实现业务目标,如订单系统能够支撑双11的单量 | 技术 | 1. 精通团队相关技术。除了已经用到的,还要熟悉团队可能用到的技术,这是团队专家的原因。 2.不要因为管理而丢掉技术,技术太弱,很难带好团队,晋升也有难度 3.提升技术宽度,可以使用比较学习法。可以多考虑引入新技术。 4.拒绝生搬硬套,直接用大厂技术或者盲目追求新技术。 |
精通团队的相关技术。P7是团队的技术专家,需要熟练掌握团队已经使用的技术和可能使用的技术。 | 能够规划团队1年内的技术发展。技术规划要求融合对业务、当前技术和业界的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,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。 | 对团队相关的业界技术有一定的理解。需要将眼光拓展到业界,并且不能只是简答知道业界相关技术的一对名词,还要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解,这样才能在技术规划的时候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。 | 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案。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团队技术能力,帮助业务更好地发展。不要盲目引进,需要关注新技术能够为团队和业务带来什么价值;不能担心风险而闭门早晨,一直只用最熟悉的技术。 |
业务 | 1. 关注业务整体,如订单子系统 2.提升业务理解能力。从用户特征(我们用户是谁)、用户价值(用户为什么用我们的产品)、获客方式(怎么让用户来用我们的产品)、获利方式(我们怎么赚钱)来思考。 |
掌握单个业务的整体情况。关注对团队负责业务的整体理解。 | 预测业务整体6~12个月可能得变化。能够结合业务的发展方向来规划技术的发展。对于产品给出的最终规划,也要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。 | 熟悉竞品的整体情况。熟悉整体差异、各自的市场地位、竞品的规划和策略等,更好地理解业务规划。 | 提出一些业务需求和想法,为设计产品功能出谋划策。 | ||
管理 | 1. 管理能力需要打打提升,需要带领团队一起把事情做好 2.避免走极端,即不要事必躬亲,也不要当甩手掌柜。 3.系统化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。从整体上理解管理的手段和范围;如何制定决策和执行任务 4.找好管理和技术的平衡点 |
负责单个团队管理。 | 指定项目计划或者团队规划。制定团队6~12个月的规划,包括技术规划、团队规划(招聘、晋升、裁人等) | 熟悉上下游团队。尤其要与上下游团队的TL搞好关系。 | 团队级别的优化。引入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或者措施来提升团队效率和能力,例如引入OKR来提升团队的规划能力 | ||
P8 | 能够指挥多个团队达成目标。专业影响力范围从团队提升到领域内;组织影响力范围从单个团队提升到跨团队。在管理手段上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,晋升也和业务目标进行了绑定。 | 技术 | 精通领域相关的技术。P8是技术能力的顶峰,P5~P8晋升考核核心都是技术能力。 1.提升技术深度和领域相关的技术宽度。可以研究业界的开源项目(MySQL、Netty等),或者参加业界的技术大会,快速掌握奔领域相关技术在业界的应用情况。 2.确定自己的领域,如果是技术领域,可以是Android开发、Java开发;如果是业务领域,可以是推荐业务、支付业务等。可以画出技能图谱,大体领域范围就确定了。 |
精通某个领域的技术专家。比如Android技术领域、前端技术领域、Java后端开发领域、支付业务领域、电商业务领域等。 | 能够规划领域1~2年内的技术发展。单个领域技术规划的核心人员。 | 对奔领域相关的业界技术有一定的理解。需要关注整个领域相关的业界技术,而不是只关注自己团队相关的业界技术。比如Android技术领域的额P8可能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。 | 通过引入符合领域要求的新技术、新方法来提升领域技术能力,帮助业务更好地发展。 |
业务 | 熟悉多个业务或者精通端到端的业务 1.需要熟悉团队涉及的每一个业务;要深入理解公司内或者行业内类似的业务。 2.要提升对业务的认知。可以借助宝洁战略模型,从愿景、使命、定位、策略、能力、组织等方面来理解。 |
掌握多个业务的整体情况。如果是负责闭环的端到端业务,纪要熟悉公司内其他类似业务;如果负责支撑多个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,就要掌握它支撑的所有业务。 | 预测业务整体1~2年可能得变化。能够结合业务的发展方向来规划技术的发展。业务整体的规划虽然是由产品负责的,但是P8级别的人员是可以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的;对于产品给出的最终规划,也要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。 | 熟悉行业的整体情况。为了理解业务的整体规划,需要开始熟悉行业的整体情况。 | 提出新的业务方向。为业务规划出谋划策。 | ||
管理 | 抓重点。 1.团队管理:搭建梯度。核心人员哟哪些、装填如何、晋升规划 2.目标管理:参与制定,保证理解。P8参加业务目标讨论,不能只听,自己必须要理解和赞同,因为要向团队解读目标。 3.技术管理:关注演进。重点关注领域技术的演进。 |
负责多个团队管理。一般管理2~5个10人以内的团队。 | 制定领域规划。制定领域内1~2年的规划,包括技术规划、团队规划(招聘、晋升、裁人等) | 熟悉端到端全流程的团队。对端到端的整体业务有一定的理解,对全流程的各个团队都有一定的了解。 | 领域级别的优化。引入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或者措施来提升领域效率和能力,例如成立跨团队的技术小组和架构审核专家团等。 | ||
P9 | 属于中层管理者。需要制定目标(要做什么)、整合资源(哪些团队参与)、做出决策(怎么花钱、谁是主力)、完成作品(收益多少) | 技术 | 跨领域整合能力 1.技术维度提升,体现在整合跨领域的技术方案来打造成熟落地的作品上。如从上游到下游完成高可用架构设计 2.技术广度提升,有跨领域的技术视野,可以使用环式学习法,关注和学习新技术。但不要陷入到太细的技术细节中。 |
熟悉端到端的技术领域。不能只关注自己在较低级别时专注的技术领域,要拓展到端到端的技术领域,对于业务已经泳道的和将来泳道的技术,都需要有一定的熟悉和理解。 | 规划业务范围内2~3年内的技术发展。关注业务整体的技术,需要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整体技术的演进步骤。 | 熟悉业务相关的业界技术。对整个业界相关的技术都有一定的熟悉和理解,尤其是要关注新技术可能给业务带来的变化和突破,即使这项新技术现在可能用不上。 | 创造新的方法论或者技术思想。具备一定的业界影响里,所谓影响力是指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。如果只是单纯地应用已有方法支撑了牛逼的业务,其他人能够学习的地方不多;只有提出新的方法论或者技术思想才可以影响设置改变行业,如谷歌的大数据论文、微服务思潮的兴起。 |
业务 | P9可能负责整个电商中台。P9需要从理解业务规划到做出业务规划并拿到有突破性的结果。 | 规划业务方向。作为技术代表参与业务核心决策,对于业务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、看法和想法。 | 规划2~3年业务方向和步骤。因为做出的业务规划落地时间长,需要投入的资源多,所以要对业务看得更长远。如果目光短浅,会导致1年甚至半年内就得改变大方向的规划,如此反复折腾,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,就不用去想拿到好的结果了。 | 洞察行业的趋势。要做3年的业务规划,除了需要对行业现状有深入的理解外,还需要洞察整个行业可能得发展趋势。 | 寻求业务突破。寻求业务的突破点和创新点,而不能只守着已有的业务高枕无忧。 | ||
管理 | 1.授权但不能放羊 2.需要在关键的技术决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|
负责业务域所有的技术团队管理。正常情况100%带团队,通常是3 |
指定业务域内的团队规划和技术规划。基于业务发展指定2~3年技术发展规划和团队发展规划等。 | 熟悉业务相关的团队。熟悉业务相关的所有团队,包括产品、技术、测试、运维和运营等。 | 团队文化和团队制度的创新。创造一些新的团队文化和团队制度等。 |